今天其實本來只想看借物少女的,因為本身我就是個動畫迷了…不過到了新復珍的現場,感覺麻辣女強人好像還不錯看,而且今天的時間其實也滿充足的,所以想了一下,就順便看一下好了…
Posted in
電影
Posted in
電影
Posted in
電影
圖片來源
當初聽到微光城市的時候,我就把它跟另外一部名字很相近的電影給搞混了,那部電影叫做暮光城市。而事實上到目前為止,我連暮光城市都還沒看過…(不過大概知道好像是一段人類和吸血鬼的不倫之戀就是了…)
微光城市和暮光城市雖然名字還滿像的,但是劇情可就差多了,微光城市是在講地底之下的一座微光城,所要發生的巨變。(詳細巨變內容請看電影~)當然兩部電影相同的地方就是都是改編自暢銷小說。
不過不曉得是不是因為檔期過於相近、又因為名稱很像、再加上暮光之城的名聲太大了,整個壓過微光城市呀,說真的幾乎沒聽過這部電影。而實際上看過了微光城市後,說真的,給我的感覺是普通,不過我還沒有看過暮光城市,所以也不敢說哪一個比較好看,但是就單純論微光城市,說真的並沒有給我很驚豔的感覺。我覺得微光城市其實可以表現得更好的!因為在故事的劇情上面,如果可以巧妙的安排,並且抓取適當地拍攝角度,精彩度應該會不低,但是看完整部電影之後,並沒有什麼特別令人覺得起伏的感覺,整部電影感覺就很平鋪直述。
如果有續集的話,我想我會考慮要不要繼續看了…
(話說回來了,暮光之城已經出第二部,新月了!!)
Posted in
電影
圖片來源
這次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動畫提名,有《瓦力》、《雷霆戰狗》、《功夫熊貓》,而這三部裡面我最先看過的就是功夫熊貓。看過功夫熊貓後,我覺得功夫熊貓稱得上是西方動畫裡面少數不錯看的,所以當時正在揭曉得獎名單的時候,我的私心是希望功夫熊貓得獎的。不過在公佈了得獎名單後,我聽到了兩個聲音,一個聲音說,《瓦力》會得獎果然是預料中的事情呀!另一個聲音說著,《雷霆戰狗》居然沒有得獎,真是可惜呀…但我發現支持功夫熊貓的人並不是很多。(我相信還是有,只是我沒聽到吧!)也是因為這樣的事件,讓我對雷霆戰狗和瓦力產生了些許的好奇。現在看過了雷霆戰狗和瓦力,我就一起拿來作比較了。
說一句實在話吧!看過了雷霆戰狗和瓦力之後,真的會覺得,功夫熊貓真的是一部還滿膚淺的動畫…當然,並不是說功夫熊貓不好看,只是說功夫熊貓跟另外兩部比,少了許多的內涵。不過,功夫熊貓真的是一部純粹惡搞的動畫呀!這樣惡搞的動畫要有內涵也很困難呀!只能說在題材上面功夫熊貓的確會有點吃虧。不過,能夠入圍最佳動畫,還可以跟瓦力、雷霆戰狗一較高下,我想這也證明了功夫熊貓並不是只是單純在搞笑吧!(笑)
先來細談雷霆戰狗好了…雷霆戰狗其實主要就是圍繞在流浪狗議題身上,說簡單一點,就是一隻不小心被遺棄的狗,為了要找回他自己的主人,回到牠自己原本的家的故事。當然,為了要吸引人,並增加故事性,把主角的角色特別化,並且給予主角「同伴」的角色,讓整部電影變得更為豐富。
有關於寵物方面的議題,在動畫界上面其實滿少見的,所以在角色議題上面,雷霆戰狗的確有很大的優勢,畢竟在這方面的劇情很少見。(當然這是指就我對動畫的了解)
圖片來源
而瓦力呢?瓦力這次主走的就是宮崎駿一直以來都在主打的環保議題,有關於環保議題方面,這是宮崎駿老爺爺最常用在動畫之內的,像是宮崎駿最新的作品,《崖上的波妞》,就有很濃厚的海洋污染問題。姑且不論瓦力主要想要表達的內容是什麼,其實從故事主角的工作就可以發現到導演所想要表達的意思了,垃圾清潔工。
雖然環保議題在東方已經算是很普遍的一種類型了,但是在西方還是滿少見就是了。不過真正吸引我的,或許也可以說是瓦力可以得獎的真正原因,那就是瓦力並不是一部只會說而不會做的動畫,它很明確的表示說,所謂的環保,就是要身體力行、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地做。也許為了要營造這種感覺,整部電影裡面機械人也幾乎很少的對談,儘量都是以行動來表示機械人所想要表達的意思。我想,瓦力之所以能夠得獎,可能跟這點也有點關係吧?
當然,為了要讓整部電影不那麼嚴肅,瓦力在劇情內加入了一點愛情的情愫在裡面,這點真的不得不佩服宮崎駿,他居然能夠把這麼嚴肅的議題轉而變成很輕鬆、並且連小孩子都能看得動畫,這種轉化並不是那麼輕鬆容易達成的呀!但是宮崎駿卻真的達到了!說實在話,在看過《崖上的波妞》後,我不今期待起明年的奧斯卡最佳動畫得獎者~當然,我並沒有貶低瓦力的意思,瓦力在劇情設定上依舊有著他自己的風格,這部份是宮崎駿所沒有的。
如果,要我在兩部動畫裡面選擇一部動畫的話,我會選擇瓦力,雖然雷霆戰狗的確滿不錯看的,但是說真的,瓦力是少數西方動畫我看完了之後還會意窮未盡的動畫,這也難怪為什麼一堆人會推薦瓦力,瓦力會得到最佳動畫也就不無其道理了!
Posted in
電影
圖片來源
其實從已經到現在,已經看了不少台灣的電影,台灣的電影不曉得是什麼原因,主要是兩種路線,一種是記錄片的形式,另一種則是意識流形式。記錄片的形式其實不用下太多著墨,最重要的就是要完整呈現那個事件的完整過程就行了,也不需要太多的對話,或是一些劇情的架構(相較於一些有劇情的電影而言)。所以在某種程度來說是比較好解釋、觀眾也比較能接受的一種類型;意識流型態就牽扯到一些比較個人意識方面,或是個人心理方面的,比較深層的意識,這類型電影,就需要藉由劇情或是對話等等方式,試著去解釋整部電影所想要表達的內容。但是,台灣電影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會用另外一種令人感覺更難以解釋的方式再去做詮釋,往往看到最後,對於導演所想要表達的內容,讓人感覺好像有點懂,又不是很懂的感覺 。
但是很慶幸的是,至少這部電影並不是那種電影。
不過,這部電影也並不是說拍得非常成功,因為裡面也還是有一些我個人覺得算是一些瑕疵的劇情存在著。像是電影一開頭的小女孩,她代表的是什麼意思?小女孩手上的鑰匙跟長大成人的她又有什麼直接關係?這部份我就不是很了解了…而且我也不懂為啥電影要用倒述法,其實說真的就算這部電影不用倒述法我覺得也沒什麼差…
再來就是整部電影的時光跳躍,其實這部電影的時光跳躍是很驚人的,一開始的時候,女主角只是個高三生,但是最後的時候,女主角已經是個30出頭的女性了,不過電影裡面並沒有註明時間上的跳躍,不過這部分可以從女主角的工作內容,衣著,彼此的談話,間接得知就是了。當然我並沒有說時光跳躍這部分是有問題的,其實,有的時候,多餘的註記的確是多餘的,不過如果不註記的話,我覺得應該要用一些方法來明確的標界時光上的差異才是,這樣才不會讓人有種時間都黏在一起的感覺。
原則上整部電影大致上分成三大段,每一段都會有一位男生,與女主角來一段戀曲(?)。整部電影就是敘述女主角在尋找她的愛情的經過,至於女主角最後選了誰…就請大家自己去看電影吧…
另外,值得一提的事,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真的讓我覺得好驚訝啊!或者該說扯?反正我看到的心得就是心裡狂唸「超扯的!」,至於是什麼劇情你們就自己看吧!XD,洩漏太多真的不好玩啦~
Posted in
電影
圖片來源
讓心情沉澱了許久…實際上已經看過這部電影一陣子了,不過總覺得在那個當下,我是無法寫出令我自己覺得滿意的文章吧?看過了電影之後,我馬上就去找了那部電影的原聲帶,並且一直不停地播放著。 一直到現在,才決定開始動筆了!
曾經。愛是唯一(以下簡稱「曾劇」) 電影主題曲 - Falling Slowly
這部電影,其實上我已經把它認定為一張專輯了。對,一張有10首歌以上的專輯。我並沒有開玩笑,這部電影裡面的歌曲真的有10首以上,而且裡面的每一首歌(包括劇中的一小段即興曲)都是男主角與女主角的創作,而收錄在原聲帶裡面的曲目高達13首!這也是為什麼我不把他當作一部電影了吧?與其說是專輯,倒不如說是專輯的創作過程或許會更貼切一點吧?
這部電影所走的路線,其實就跟《愛在黎明破曉時》(以下簡稱「愛劇」)很像,男主角與女主角在不經意的情況下相遇了,共同做了一件事情,彼此也對彼此有好感,但是最後也是沒有在一起,同樣結局是在至高點。只不過跟愛劇不一樣的地方,它少了很多的廢話,多了很多美妙的音樂,至少在看電影的時候不至於會覺得太沉悶。當然,我這邊並不是說愛劇的電影失敗的地方,只是,我想普通的一般人應該不太能夠接受一部電影兩個人就只是一直不停地聊天吧?
慶幸的是,因為曾劇有眾多的音樂性支持著整部電影,如果把10多首歌抽離掉幾首歌,我相信整部電影的評價應該會更差了吧?當然,也幸好音樂這個元素的關係,讓曾劇得到了2008年的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這份獎真的是得的實至名歸呀!
先不談音樂吧!曾劇裡面的男主角與女主角正巧都是歌手,彷彿就是歌手以歌手自己的身分再演戲著,雖然他們都沒有演戲的經驗,不過,也因為導演的拍攝技巧,其實演員的生澀情形並沒有太過於嚴重,導演已沒有腳架的V8來拍攝整部電影,使得整部電影感覺更貼近生活之中。當然,也有人批評這樣的拍攝方法使整部電影變得粗糙,不過再我看來,這是一項特色,而非一項缺點。
會跟愛劇很像的地方,除了整部電影的結束在至高點之外,其實還有一個地方,那就是它們彼此之間的錯過,不過愛劇的錯過那我覺得,那是他們自找的!曾劇的錯過,那是一個無法形容的,或該說是命中註定就註定它們彼此不會再一起了吧?雖然它們彼此之間,藉由音樂讓彼此心靈契合,不過彼此之間還是有著各自的因素,看得出來男主角的努力,也聽到了女主角的答覆(註1),不過他們終究還是不能夠在一起。其實這真的是很令人婉惜的…
圖片來源
註1:劇中某片段,男主角詢問女主角時,女主角以其他語系回覆了男主角,不過電視字幕並沒有翻譯,那是一句非常重要的句子。不過這句在預告片裡面有翻譯。
不過我覺得,結局太完美,也不見得是一個很完美的結局吧?完美當中有一點點不完美總是會令人感到美好不是?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當初會去接觸這部電影,是因為看過了這篇影評,才對這部電影感興趣的。
其實,會想要看這部電影,並不是因為這部電影有得過什麼特別的大獎,或是這部電影有什麼特別吸引人的地方,就像影評內寫的一樣,這一對男女不過就是一直對談罷了,其實真的沒什麼特別吸引人的地方,而且看過電影之後,不得不承認,這部電影跟一般時下的文藝愛情片不同,它沒有過多的激情,有的只是無止盡的碎碎唸,而且整部電影的焦點都集中在這一對男女身上,從一開始一直到結束,一刻都沒停止過,然後就看著電影當中的男女主角一直不停地閒聊、閒聊、閒聊,最後分離,電影就結束了。
我相信一定很多人會抱持著疑問,只是一直在閒聊的文藝愛情片,究竟有什麼特別吸引人的地方呢?我也不太曉得,或許就是這點吸引了我吧?究竟是什麼電影,居然只靠著閒聊就足夠撐起了兩部電影加起來3個小時的片長?基於好奇心,就更想了解整部電影的內容了。
對我來說,愛在黎明破曉時(後面簡稱「前部」)與愛在巴黎日落時(後面簡稱「後部」),兩部電影我把他們當作是一部電影來看待,總覺得兩部電影缺少其中一部,就不是一部完整的電影了。而實際上,兩部電影也的確是有相關性的。前部描述著他們第一次的相遇,後部則是第二次的相遇,但是他們的第二次相遇卻已經是9年後了。
在前部裡,男主角一次偶然的旅遊裡,遇到了女主角,他們不期而遇、相識,男主角的邀約,讓女主角臨時改變了她的計畫,而在這短短的一個晚上裡,它們彼此互相交談,不僅僅只是語言上的對談而已,它們也互相交流著彼此的想法、家庭狀況、人生觀、未來、喜好厭惡、以及他們對彼此的感情,整個劇情就像是不斷在上升的太陽一樣,雖然四周的氣溫隨著隨著天色昏暗而驟降,依然不影響他們的感情,一直到清晨,那應該已經很冷了吧?但是對它們彼此來說,他們覺得他們是溫暖的,因為他們只想把握現在的時光,再過沒多久他們即將分離,而且也不曉得還有相聚的機會嗎。
就這樣,前部就在這感情最為至高的那一點,驟然落幕…
男女主角分離了,女主角坐上了開往巴黎的火車,男主角獨自留在維也納,電影的鏡頭出現了一幕幕他們過去曾經一起走過的場所,他們正在回憶著他們這一晚所經歷的過去。
其實我覺得,這部電影就這麼結束其實感覺也滿好的,多了一些未來的遐想空間,不過導演還是多拍了後部。
第二次的相遇,依舊是那麼地不期而遇,不過多了幾分刻意。男主角認為女主角會出現,女主角也的確出現了。男主角依舊只有幾小時的時間,日落之後男主角即將要離開巴黎,他們談天,就像9年前的他們一樣。他們一樣繼續聊著,聊分離之後的事情、聊彼此當初的約定、之後的生活、感情狀態、目前的工作、還有對彼此的感情。9年過去了,一切都稍微地改變了,他們都已經結了婚,對於感情也因為中年了,所以不再像9年前那樣那麼熱戀,他們聊著他們之間的改變,彼此之間贈恨著對方,但是彼此之間也很珍惜這珍貴的回憶。
前面提到了,前部的結局是在感情的至高點上,後部則是慢慢地,把這個至高點的感情,慢慢地處理,把它轉變成其它的物質,雖然,彼此之間已經沒有之前的那股熱戀了,但是他們還有其他的東西,它們彼此的回憶、他們去過的一些場所、男主角所寫的書、女主角的日記,以及故事的最後,女主角獻給男主角的情歌。雖然到最後,熱戀消失了,不過他們轉變成了其他物質,繼續存在著。
雖然說,前部這樣的結局的確是好的,它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的遐想,而且也因為收在至高點上,讓人們對整部電影洋溢著幸福的氣息;後部雖然是不好的結局,但是導演把這個感情處理了一下,把幸福用了其他的東西包裝起來,雖然愛情消失了,可是實際上它還是存在的。
前面說過了,這兩部電影我無法割捨其中一部,因為對我來說,少了其中一部就不算是完美的電影了吧?如果讀者對於這部電影也感興趣的話,請務必兩部電影都看。
圖片來源
Posted in
電影
圖片來源
這部電影應該很多人都聽過了吧?前陣子得到了奧斯卡的八金,成為了奧斯卡的最大贏家,然後馬上得到了台灣人的注意,因為台灣即將在奧斯卡結束之後不到一個月就上映了!真的可以說是未演先轟動呀!目前正在熱映中,票房上也是屢創佳績呀!
因為電影還在上映,所以就儘量不寫到有關於劇情方面的事情。
就像標題說的一樣,雖然電影名稱叫作貧民百萬富翁(之後簡稱「該片」),英文名稱叫做Slumdog Millionaire(註1),從電影名稱來看,或許大部分的人都會認為這部電影應該是講一個小男孩從貧民窟變成百萬富翁的生活吧?實際上是這樣沒錯,不過也不是那麼地單純…其實男主角原本會去參加那個機智問答的節目,並不是為了那高額的獎金,他的動機僅僅只是想要尋找到他心愛的女人罷了,因為他知道女主角很喜歡看機智問答節目,如果他上電視的話,女主角應該就有辦法找到他了。
註1:slum是貧民窟的意思,dog則是形容貧民窟內那不如人的生活,millionaire是百萬富翁,以中文電影名稱來說,英文電影名稱真的貼切許多。
該片其實是改編自某知名小說「Q&A」,其實在該片還沒上映前,我就已經聽過網友推薦這本小說了。小說的作者是一位印度的外交官,聽說是因為那位外交官親眼見過類似這樣的情景,把整件事情記錄下來,才促使這部小說得以問世。
回到電影上面吧!我前面說到了,這部電影主要是在講男主角為了找到女主角,才去上了這個機智問答的節目,當然,故事的結局,男主角真的把大獎(2千萬盧比)拿走了!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導演很巧妙地把「錢」這個問題避開了,印度擁有僅次於中國的人口,可是印度卻有著很驚人的貧民人口,而且印度的貧民窟面積也正在逐漸擴大中。回到印度的經濟面來看吧!以現在經濟不景氣的局勢來看,中國的經濟成長率居冠,印度僅次於中國排在第二名。而且,許多的知名的大公司,紛紛挑中印度的大量廉價勞工、便宜的土地,而把總公司設在印度,(真的很多…像是可口可樂、諾基亞、摩托羅拉,他們的總公司就在印度)有錢的資本家來了印度,雖然帶動了印度的經濟,可是財富還是一樣累積在有錢人的身上,貧窮的人還是一樣貧窮。而且印度的密度是全世界居冠的!他們不可能像中國一樣,有辦法自己耕種來養活自己,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各種方式賺錢來換取自己的生活所需,就像男主角和他哥小時候那樣子打拼,來賺去微薄的薪水。這樣子的生活,真的不太需要錢嗎?
▼男主角(左)與男主角的哥哥(右),出生自相同的家庭卻有著不一樣的下場。
圖片來源
當然,我想這部分應該可以從電影的前半段就可以稍微了解了一點他們的生活了…我想,或許是因為男主角長大了之後比較有錢了吧?(端茶生這份工作看起來薪水好像不錯!XD)所以後面比較沒有顯示出金錢方面的問題。(女主角也被金主包養…囧)只能說,男主角和女主角的遭遇真的是貧民窟裡面的特例吧?說是命中註定的話真的是一點都沒錯…
說到命中註定,剛剛回想了一下有關於機智問答的過程,或許真的有點命中註定的意味在也說不定呢!不過我想我一點都沒有那個命中註定的命運就是了…
▼貧民百萬富翁。
圖片來源
最後的最後,來聽聽看該片的片尾曲吧!個人覺得還不錯聽~XD
《貧民百萬富翁》片尾曲(歌名該不會就是Jai Ho吧…=__=)
Posted in
電影
圖片來源
前幾天,終於把1895看完了,不過在看這部電影之前,就已經聽過了不少有關於1895的影評,聽到一些較為負面的評論。但是,我還是想要去看,畢竟那是在講苗栗的故事,是我們苗栗人的故事,我想身為苗栗人還是需要挺一下吧?而且台灣電影很少是以歷史劇的方式去呈現的,大部分都是走意識形態,對於台灣這種少有的電影類型真的需要多多支持。
雖然片名叫1895,雖然是在講乙未戰爭的經過,其實上電影也沒有整段歷史都講,只講到彰化八卦山之役。有關於乙未戰爭的真實始末,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維基百科查詢看看。
乙未戰爭
乙未戰爭又稱為乙未之役,是指1895年(農曆乙未年),清帝國將台灣割讓予日本帝國後,於同年發生的一連串台灣人民反抗日本統治的戰役之總稱,同時也是台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本文取自維基百科)
其實在看1895之前,台灣的歷史幾乎都已經還給歷史老師了…連那些很有名的抗戰英雄的名字也都幾乎忘得一乾二淨了…是因為這部片才發現到,台灣許多的抗戰英雄都是客家人為主!這也難怪為什麼這部電影的主要語言是客家話了…另外,看過了維基百科之後發覺,1895其實也並沒有完全照著台灣的歷史走,裡面也會有幾幕跟現實有點出入的地方,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電影並沒有安排劇情,才會產生這樣的錯覺的吧?不過以110分鐘的篇幅,卻要完整描述5月到8月的歷史,本來就有點難度,在鏡頭的取捨上本來就需要斟酌。
雖然說是描述歷史的戰爭片,不過還是加了點愛情的元素在裡面,讓整部片不至於會過於沉悶(甚至有一點點的床戲)。
▼英妹(左)與賢妹(右)
圖片來源
而在片中,一直會聽到一個人的口白,講口白的那個人是位日本醫官,雖然說是日本醫管,但是本身卻是站在反戰的立場,在整部電影相當於中立者的存在。一方面又是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專任醫師,另一方面也不希望乙未戰爭的爆發,希望這場戰爭能夠早日結束。處在這樣的中介點,日本那方和台灣這方各有著一段淒涼的故事…
簡言之,這場戰爭對雙方來說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根據歷史記載,雙方的死亡人數相去不遠,台灣人多數因為戰爭戰敗而王,但是日本那方卻大部分受到瘧疾的感染而病死,而這裡面包括了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這是一段很悲傷的過去,不管對日本,或是對台灣而言…
另外角色部分,主要是放在吳湯興、姜紹祖、林天霸這三人身上,徐驤感覺被邊緣化了…林天霸,我懷疑是虛構人物,因為咕狗林天霸卻什麼資料都查不出來。
▼林天霸
圖片來源
隨著戰事的推演,台灣這方的人一個接著一個的倒下,一直到吳湯興最後所發的誓言,那邊應該就是整部電影的高潮了吧?說真的看到那邊時,實在令人動容呀…當然日本那邊也是,隨著戰事的延長,一群人相繼病死,雖然最後八卦山之役,台灣那方從容就義,但是日本卻並沒有得到任何的好處,幾個月後,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病逝,無疑地也顯示日本方的人力也受到的很大的折損,這場戰爭對雙方來說都沒有好處呀…
另外這部電影的主題曲也滿洗腦的,電影從頭到尾都是那部主題曲。不過有人批評那首歌出現得太頻繁了,我個人是覺得頻率還好,比它高的電影也不少呀!像是曼谷愛情故事三不五時就跑出那個旋律,聽得有點膩。
我的現實朋友則說這部電影還原幾乎100%,不過也有網友砲轟說,裡面的演員幾乎都是穿全新的衣服,懷疑是不是資金太多沒處花所以買新衣服,這點我個人是覺得還好…
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我算是比較門外漢吧…說真的沒看出什麼瑕疵,基本上對我來說是一部很完整的電影。如果你是台灣人,又是苗栗人,你一定要看這部電影!!
(感覺好虛的影評…)
圖片出處:開眼
終於,有這個機會可以把九降風看完了,晚了大家3個月…對…整整3個多月的時間,現在才開始看這部電影…花了兩天的時間慢慢把這部電影吸收…其實本來想要12/17的深夜就把這部電影看完,可是太晚了…看完的話應該都凌晨3點了吧?(我承認我太晚才看這部電影)其實會想看這部電影也只是臨時突然想看的吧?所以半夜就開始在看了…結果沒想到一看了之後就一直看個不停…可是又發現到時間不夠…只好把剩下還沒看的留到18日看…
感覺這真是巧合呀……
其實說真的,一開始我並不知道這是一部令人哀傷的電影…因為我一直覺得這部電影表現出給我的感覺是充滿了學生那朝氣的氣息,總之就是非常鄭面向的電影…或許是因為受到電影封面的影響吧?不過等我看到後面時我才慢慢感受到了身為學生,身為劇中那幾位同學所感受到的壓力,和他們所抱持著的、被賦與的、以及被挾持的,那充滿了種種複雜情緒的種種,就在那1996年的暑假開始慢慢地醞釀開來了…
鏡頭的一開始,是1997年的6月,那天,是竹東高中畢業典禮的早晨。湯啟進坐在床前,輕閉雙眼,窗外傳進來清晨裡剛醒來的鳥鳴,但是絲毫不影響湯啟進的心情。湯啟進閉著雙眼,他的腦海裡現在正在另外一個世界裡…他看到了他的好朋友們,他聽到了群眾的歡呼聲,他正坐在新竹市立棒球場裡面,正在為他所喜愛的時報鷹加油著…而那個時候,是1996年的9月…就在那9月裡,在那9個人之間吹起了一陣九降風…
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看到了幾幕令人覺得似乎很熟悉,但是細細地去看又覺得感覺似乎不太一樣的一些片段,新竹古蹟迎曦門,總覺得那是多麼普通的一道城牆,但是到了電影裡面,卻讓我覺得那道城牆已經不再只是古蹟,而是一道聯繫著九個人的感情的城門了吧?片中遠眺著的新竹火車站、竹東火車站前方的榕樹下、新竹那美麗的海岸線「17公里海岸線」,當然更不用說,讓那9個人齊聚在一起的「竹東高中」,這些是這麼地令人熟悉,卻又令人陌生呀…熟悉,是因為曾經接觸過而熟悉;陌生,是因為並沒有太深刻的印象,感覺似乎不像是我所知道的那個地方似的…伴隨著這矛盾的心態,看著這部電影,也似乎稍稍地能夠體會為了片中那矛盾的心態了吧?
一年過去了…這當中,大家也變了,大家不再是過去一年前的自己了,這當中,有人可能順順利利地畢業;也有可能有些人不幸地,發生了事故;或是因為犯了錯,而不得已離開了大家,親愛的人逝世,自己的未來何去何從?心愛的朋友離開了,究竟未來該要如何安排呢?這個問題依然存在在這結局之後,畢業之後,大家還有許許多多的未來還要面對著。
雖然目前,我們還年輕,還在這充滿矛盾的世界裡掙扎著…
回到了現實,1997年的暑假,畢業典禮在過幾個小時候就要開始了,湯啟進起身了,他拿起了一箱的棒球,每一粒棒球上面都簽了廖敏雄的簽名,但是他知道那都不是廖敏雄的親筆簽名。抱著那箱的棒球,選擇離開新竹,前往高雄縣立棒球場…
竹東高中畢業歌 - 藍色蝴蝶
這個時候,學校的畢業典禮正在舉辦著,大家都在畢業點上面唱著畢業歌「藍色蝴蝶」,在這場畢業典禮上,有歡笑,也有眼淚,遠在火車上的湯啟進似乎也聽得到學校這時正在響起的畢業歌吧?這個時候的湯啟進,站立在高雄縣立棒球場前,也許,只是想實現和鄭希彥的約定吧…
圖片出處:EgoyanZheng | 伊格言 | the novelist
本來想要想個很特別的標題的,可是實在是想不到了,所以乾脆就用電影名稱做為標題好了…(不然用Cape NO 7?)
電影從放映至今已經有4億的票房的,而且電影也已經上映很久了…所以我想就算我來寫影評,大家應該也已經看到不想看了吧…所以這次就不寫影評了…寫一些比較屬於自己心裡的話好了~
其實我算是看過不少了台灣人自己拍的電影,許許多多,不過海角七號這部電影,我覺得應該是所有我看過的電影裡面,感覺最不文謅謅的一部吧?其實台灣有很多的好電影,可是不曉得是因為導演那過於崇高的想法,還是那高人一點的智慧,其實台灣人拍的電影,很多都是那種具有很深的涵意的電影,是非常發人省思的,或是需要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才會知道導演所想要表達的內容;要不然就是極其輕鬆自然、或是以搞笑為主的內容,可能有很深含意的電影內容,也很容易在搞笑之中就帶過了~
當然我這邊並不是在講搞笑片可能模糊了焦點,畢竟搞笑片的重點就是「搞笑」,有的時候賦予了太深的涵意的確會降低了搞笑的效果。但是,太過嚴肅或是深奧的內容,觀眾有辦法了解導演所想要傳達的訊息嗎?當然這或許又是觀眾自己本身在訊息了解上的多寡了,了解的人就會了解這部電影的內容,不了解的人可能就會覺得很悶、或甚至睡著了也說不定吧?
不過海角七號卻是一部我覺得很懂得如何拿捏電影深度的一部電影。導演懂得如何把很抽象的思念,很具象地顯示在螢幕面前。七封情書,讓我們可以很深刻的感受到60年前的日籍老師,在那七天裡所想要說的話。七封情書,剛好就是那七天的海上航行。60年前的友子,與60年後的友子,達到了一定程度的聯繫,雖然,最後他們並沒有相遇,但是最後他們還是透過了書信,60年後的友子才得以把她想說的話,和日籍老師的七封情書,交給了60年前的友子。而阿嘉(范逸臣)則扮演了兩個友子之間的聯繫者。當然阿嘉和60年後的友子的出現,也只能算是偶然吧?彼此都有著回到恆春的理由,但是不同的理由卻也促成了60年前的友子的一場美夢…當然,這也不僅僅是60年前的友子的完美結局,60年後的友子不也在恆春遇到了她所愛的人了?
另外,海角七號裡面,一直出現的數字符號「七」,也算是滿令人深感好奇的一件事吧?7封情書,發生在7月的事情(我懷疑電影時間也是2007年),7名團員(6名樂手加1名公關),阿嘉和友子的床戲那天是7月7日(友子下樓時鏡頭有帶到日曆),電影一開頭那醒目的,綠色的七(7-11,如果不考慮商業化的角度的話啦…)。姑且不討論究竟有什麼含意好了(或許是導演的惡嗜好也說不定!XD),不過也很明顯地一直在強調著電影標題的「七」呀!!
不過也有批評整部電影太過商業化…不過的確不諱言,商業化的置入真的頗明顯呀…XD。(7-11、馬拉桑、中孝介)不過,如果沒有商業化的制入式行銷,海角七號有辦法有現在這樣子的票房嗎?導演又要如何籌出5千萬的拍片成本呢?
ps. 我覺得想要講的話實在太多了,可是一時之間不知道要講什麼好…所以就比較剪短地講了。內容描述可能會有點個人想法在內,不過這也算是我對於這部電影的觀感啦…我相信也是有人認為海角七號是大爛片的吧?不過我想,這世界上本來就沒有所謂「完美」的作品!所以別人認為的好作品可能對我來說也不見得很好吧?
既然提到中孝介,順便放上中孝介的歌好了…這首歌中孝介曾在電影中唱過…
中孝介 - 各自遠颺
雖然不得不否認這首歌也是置入式行銷,不過這首歌也對阿嘉有一定程度的啟發了呀!(讓阿嘉了解,唱歌並不是用力唱的)
7/28,全台正在籠罩在鳳凰颱風的威力之下,而我卻跟著阿強一起跑去看電影。這天全台因為颱風大放假,可是到中午了,卻一直是沒風沒雨的天氣,天空雖然陰陰的,可是就是沒下什麼雨…
跟阿強在msn上討論有關於颱風天的去向,他想要去看刺客聯盟,因此我很自然反應地去PTT查詢有關於刺客聯盟的影評,大體而言都是比較屬於正面性的評論。主要都是稱讚它在聲光效果方面的傑出表現,也有人把它跟史密斯任務裡的槍林彈雨相提並論。(也有人提其他電影,不過我比較有印象的就這部)基本上這種槍林彈雨的電影,的確比較需要大大的視窗和大大的音響設備來看才過癮,之前就用自己小小的15吋螢幕、廉價的小型喇叭來看史密斯任務,雖然我也覺得不錯看,不過總覺得還是沒有大螢幕來得震撼人…
其實本來想拒絕的,不過一來很久沒有去新竹威秀看電影了,二來因為阿強有花旗信用卡,看電影只要156元,(我跟他凹到150元)所以就答應了。
本來以為一切可以如自己所預期的那樣…不過我錯了…先是因為火車的班次因為颱風的關係,所有快車全部停駛,我要坐的區間快,便因此停駛了…因此沒辦法了,只好改搭下一班,比較晚的區間。本想打電話通知對方,才猛地想到對方手機因為某些原因所以放在桃園…打手機不通…想到了手機msn,結果傳了msn沒回應…對方不在家…QQ,沒辦法之下,只好先去新竹,再作打算了…之後好不容易聯絡上了,(過程太複雜,省略)本來預計14點多的場次,因為太多人排隊了,改為16點半。
↑看照片不曉得看得出來嗎?其實我們是「繞」著大遠百的無印良品在排的…不過雖然排滿長的,可是其實前進的速度還滿快的,大約30幾分我就到售票口啦~
結果,等到我們排到售票口,準備要買票時,阿強好像拿到錯的花旗信用卡,沒辦法讀取…結果他又多花了20幾分鐘回去拿新的信用卡,你知道嗎?這20~30分鐘的車程,原本還有很多空位的場次,一下子瞬間只剩下前三排……沒辦法,商量之後,決定改看18:05的場次。
(中間是看電影前的打發時間,正式進入影評)
(因為還在院線片,所以我儘量不提到劇情…)
在介紹之前先稍微介紹一下電影的標題,刺客聯盟,在電影裡面,基本上就是一個存在了一千年的暗殺團體。至於創立者、暗殺的原因和目地…你們自己看了就知道了!XD。另外這部電影被歸類在輔導級,因為電影中不少血亂噴和腦漿迸裂的畫面出現…裡面有幾幕我覺得還滿噁的啦…(噁)
這部電影的劇情鋪述還算是不錯,不會過於簡單,不過也沒有很複雜就是了…基本上男主角算是據有比較特別的能力吧?因為遺傳到了他爸爸(他爸爸是殺手)的一些基因,所以也具備了成為殺手的基本資直。因為一些原因,加入了這個刺客聯盟。
刺客聯盟,其實說不上它究竟算不算是一個完全邪惡的組織,或許這有點顛覆了許多人對於「殺手」的一些概念吧?究竟殺人,是一個神聖的行為、還是一個邪惡的行為呢?這部電影裡面可以看得出來有這兩種勢力的人對立著。認為這是神聖行為的人,想要維持下去這樣的傳統,不過認為這是邪惡行為的人,想要毀掉這一千年來的傳統…而主角便是決定刺客聯盟未來的關鍵角色!
當然,所謂的神聖,其實有沒有那麼的神聖呢?這就有點像神職人員難道就不會有邪惡的念頭嗎?類似的想法。當然,最後的最後,主角對於刺客聯盟做出了抉擇…
這部電影,也運用了很多令人大為震驚的電影特效!像是後面的火車上的那一幕,我真的覺得超棒的!可以堪稱整部電影的高潮了吧!電影裡面的一些電影特效處理得很不錯,不會看起來很不自然。整部電影也運用了不少放慢速度和加快速度的技巧,把電影當中幾個非常精彩的片段顯示得淋漓盡致…
有人說這部電影很好笑,我在看的時候是覺得還好啦…沒特別好笑…不過阿強倒是一直在笑…或許我的笑點比較高、比較特別吧?
雖然,很好笑這點我覺得還好,不過誇張這點我倒是不可否認…這部電影有許多人體工學不太可能達到的狀況產生…有很多已經是超過普通人能夠做出的事情了…不過我想,或許他們本來就不是普通人吧…所以看看就好…就當作是實現自己日常生活中無法做到的事情吧!(心跳一分種400多下,心臟早就爆炸了吧…=__=||)
不曉得是不是太久沒去威秀看電影了,我覺得威秀的音響設備怎麼覺得變爛了?今天看電影沒有特別令我被震撼到的感覺…還是因為電影太過歡樂,或是位置問題?(我們坐在最後一排的中間位置)不過真的是不錯看的電影就是了…推一下吧!XD
Posted in
電影
圖片來源:開眼
這是一段最最遙遠的旅途…終於來到了這個地方…三個人,彼此都沒有關係…不對,其實還是有著關係的,儘管那只是很薄弱的一點點關係,錯誤的地址、搬離的前房客、一捲錄音帶、一段海潮的聲音、一首「熱線你和我」、意外的敲詐、還有最後那數尺的距離,這些都是把三個人緊緊牽引住的契機,雖然,三個人並沒有彼此見過面,但是都曾經很靠近過,不只是實體上距離的靠近,還有聲音上距離的靠近…
這部電影,如果真要評內容的話,實際上是完全沒得評的,我覺得這是大部分的台灣電影一貫的作風吧?不是拍得太記錄片,就是搞得太深奧…(不過也不是全部啦…)這部電影就屬後者…
其實感受得出來,導演是想要強調出聲音的重要性,用聲音的強烈感去營造出空間上更巨大的距離感,你的聲音和我是如此的貼近,可是我卻不知道聲音的主人來自何方,準備去往哪裡…不過,或許強調的東西太深奧了,為了去詮釋這個意象,感覺費了很大的力氣,很努力很努力地解釋著,可是總覺得並沒有很完整且很清楚地解釋著…甚至可能看到後來,覺得疲倦了…想要好好地休息一下時,咦?已經結束了?感覺就是這麼的一部作品。
這部片中有很多感覺還滿沉悶的地方,一來完全不知道導演做出如此安排的意義何在,(或許是我太沒有慧根了),二來完全靜止的畫面,令人感覺非常地拖戲,令人好奇究竟演員接下來要做什麼事,結果竟然是令人傻眼的結果…(並不是不好,或許就是太過於期待以至於造成的失落感)
我想,會看電影的人,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具有慧根的,導演在試圖表現出一些意象時,應該也要考慮到觀眾對於導演的想法的理解力,究竟觀眾了不了解導演所想要表現出來的東西,如果連觀眾都不了解導演所想要呈現出來的東西,那不是很可惜嗎?
說真的當我看完這部電影時,我的心得是,女主角很正、(這不用講)作品的意境很深奧、(看得出來)男主角和女主角最後出現在同一個畫面。(請見首頁)
ps. 這部電影我真的看不太懂…所以不要來批我。
延伸閱讀:
開眼:最遙遠的距離
Posted in
電影
在寫這部電影的心得之前,我要先申明,我會看這部電影純粹是出自於個人的怨念,早在這部電影還在電影院檔期時,我就已經聽過了不少有關於這部電影的負面評論了,不過衝著個人對於三國特殊的情感,還有對於女武將大感好奇,因此決定來看看,究竟為什麼這部電影的評價是那麼的差?
這部電影,虛構的東西不少,許多人物,史實,都被虛構出來了,像是趙雲的大哥,羅平安,便是電影虛構出來的一位角色。另外還有關於趙雲的出身,講到趙雲是在鳳鳴山(註1)時加入常山軍的,不過我查過了維基百科,其實歷史上的趙雲,當他剛出場時便已經是常山軍的頭兒了。(也就是相當於羅平安的地位)
註1:其實電影的一開始,完全沒有提到趙雲所處何方、曹操軍的所在位置、年代。猜測是鳳鳴山,是因為趙雲在最後的時候,回到了鳳鳴山,他說了:「我們繞了一個大圈。」因此,我想,鳳鳴山應該是電影一開始加入常山軍的地方。
之後的長板坡之役,虛構了曹操的孫女,曹嬰,(註2)而且也將長板坡之役的一些劇情作了些調整…而且也是因為這一役,讓趙雲從無名小卒一下子變成北伐將軍…
註2:曹嬰,在歷史中真實存在,不過他是曹操的孫子!
之後的劇情,就不講了,反正就是一整個像是一個原創故事了…故事劇情跟史實相差甚鉅…因此還是建議,看看裡面的帥哥、美女就好了…
帥哥……好像沒什麼好講的,吳建豪有客串飾演關興;美女的話,就是曹嬰囉!不過有人批評,認為曹嬰這個角色很商業化置入式行銷…是為了讓Maggie Q紅…
姑且不論這部電影有沒有幫助到Maggie Q,不過我想女武將這唯一而且又獨特的角色設定的確讓大家都將目光注視到了她的身上,不論是好的還是壞的…
戰鬥畫面,個人覺得還算精彩,算是稍稍彌補了這惡搞的劇情…如果連電影特效都做不好,我實在不知道這部電影有什麼可取之處了…orz。
另外一個我一直大感不解的地方,見龍卸甲和整部電影究竟有什麼關聯呢?當趙雲說出了「為我卸甲」時,是代表著趙雲對於他大哥之間的誤會解開時,頓時的輕鬆感嗎?還是趙雲深知自己此行必死無疑,所以乾脆卸甲與敵人對抗呢?這裡真的大感不解…
延伸閱讀:
開眼:三國之見龍卸甲
維基百科:趙雲
Posted in
電影
其實本來在考慮,該要一篇篇文章介紹我看過的電影,還是將三部電影彙整在一起介紹呢…
目前這個問題還在考慮中,不過,唯獨這部電影,我是真心想要特別獨立出來的。該怎麼說呢…我覺得這部電影跟我平時看的文藝愛情片相比之下,不僅不會無聊,處處充滿著令我覺得會心一笑的劇情之外,最重要的是它還傳遞著那堅持的愛情…
愛情,並不重在永恆,而是重在是否自己曾去珍惜過、堅持過…
當然有人會講說,電影不是都在講那永恆不滅的愛情嗎?嗯…的確,愛情是該要永恆不滅的,不僅是對自己,也是對自己的另一半。不過,如果你們之間的愛情,只是每天很雞毛蒜皮式地慰問、公式化的談話內容、親戚間很禮貌地應付恭維、以及可能很例行公事的床第行為,這樣,也叫永恆的愛嗎?
與其這樣子永恆地愛下去,倒不如,把所有的愛,集中一起,使它產生出即使時間消逝了,可是可以讓回憶永存的記憶,我倒覺得這樣子還來得有紀念性了點。
一年的時間,就在那一年的時間裡,杰瑞(男主角)在臨死之前,留給荷莉(女主角)的10封信,這10封信,不僅讓荷莉對杰瑞產生了巨大的愛戀,可是同時地也告訴了荷莉,他們之間關係的結束…就像荷莉她媽說的一樣:「妳不可能去愛一個已經死去的人,這是很不正常的。」人死,不能復生,即使你很愛他,可是終究還是要去面對這個事實。
腦瘤,其實算是一種慢性的疾病,或許傑瑞在電影的一開始便知道了自己將不久於人世的事情吧?可是,他選擇了不告訴,選擇了愛他的妻子,甚至,在最後的一封信裡面告訴了荷莉,要她不要再繼續留戀這過往的歲月了,而是該要出去尋找新的戀情。
在這一年的時間裡面,杰瑞要她好好地打扮、唱卡拉ok、回去傑瑞的故鄉,(找他岳父岳母)而且也很幸運地遇到了杰瑞的摯友,威廉,或許有點移情作用吧?荷莉似乎在威廉身上看到了點傑瑞的身影…而情不自禁地吻了他…
網路上面的影評,一部份人對於荷莉與威廉的床戲大感不滿,認為這破壞掉了整部戲的浪漫,覺得這是對於杰瑞的不忠、還有荷莉性慾的一面。不過我倒覺得,其實那個床戲有點像是整部戲的轉折之處,要不是有杰瑞安排的小型旅行,荷莉會遇到威廉嗎?而且杰瑞其實也是希望荷莉之後的生活可以更為幸福美滿,或許杰瑞也想過要將自己的妻子托給自己的摯友照顧也說不定呢!
當然,這樣的戀愛並不會常久的,10封信終究還是會有結束的時候。最後的最後,荷莉因為杰瑞的信,有了一份很美滿的工作,也可能得到了一位他將來深愛的愛人。我愛你,雖然結束在杰瑞的身上,但是將來還是會繼續地,在下一位身上,繼續著她的故事。
延伸閱讀:
開眼:PS. 我愛妳
Posted in
電影
Designed by Wordpress Themes. Converted into Blogger Templates by Theme Craft